甘肃组_桂申书
2007-09-25
希望工程经历了18年的风风雨雨,其触角已经延伸到祖国的东西南北,扎根于广袤的神州大地,更是深深浸润着无数中华儿女的心。在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和无数企业的共同参与下,希望工程从起步,到发展,到壮大,到如今的转变,都结出了丰硕的果实。作为一个个人,若能亲身参与到这个工程中去,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。这次,我终于如愿以偿了。
9月7日 星期五 阴雨
西北的热情
今天,我从深圳飞往兰州,开始了这次难忘的支教之旅。我还从没越过秦岭和淮河,看看北方的天地。飞机上,我一直想着北方是什么样。当飞机进入甘肃时,透过机窗往下眺望,千沟万壑,黄土漫漫,根本看不到南方绿:墨绿,青绿,新绿。西北的这块土地,粗犷,大气。这里的风雨并非精雕细琢的“能工巧匠”,雕琢出来的大地总是这般豪放。下飞机后,地面温度12摄氏度,这对我们穿着短袖的南方人还真是一个考验;但是当我们走到机场大门口处,看见了迎接我们的大字,鲜花和微笑,一股暖意顿时升起;同时,感觉到了这里的热情和此行的责任:受到了如此热情的欢迎,我们能给孩子带去什么?
我们的队伍
我们五人终于相聚在甘肃。潘晓玲,南方周末的记者;王芳,武汉科技大学的学生;谭国伟,深圳大学的学生;黄金,西门子的员工;我,桂申书,平安保险的员工。在此前的一周里,我们都是通过电话和邮件沟通,没有见过面;在兰州的机场,我们终于汇合在一起。大家都很高兴,好像好久没有谋面的老朋友似的。在接下来的日子里,我们将一起度过。我们都期待着那份经历,那份充实,那份责任。
当晚,我们在白银住下,准备明天的培训。
9月8日/9日 周末 晴
可亲的人
在白银的两天时间里,负责安排我们行程的王凌佩老师(他是白银平安产险的一个老总,我觉得称他老师更亲切)一直陪伴着我们。他是为视野开阔,做事干练,谈吐非凡,而且多才多艺的人。8日上午,他为我们讲解了白银的概况,希望工程的发展和志愿者方面的知识。8日下午,谢美君姐给我们讲解了如何上好古诗词课。9日上午,省分公司的周旭大哥给我们传授了上好英文课的秘诀。通过这两天的培训,我这个从没上过讲台的人多了几分自信和期待。我想当我到学校后,一定可以讲好课,为孩子们多带去些东西。而给我们培训的几位老师,他们也是我们中的一员,他们在背后给了我们许多的支持和鼓励。在这里,我得说,谢谢他们。
“富饶”的黄土地
两天的时间,使我对白银有了更多的了解。白银,黄河从这块土地上流过,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农产品。7日,在飞机上看到漫漫黄土,决没有想到这黄土地孕育着这么多东西:金、银、铜、镊等矿产资源,小麦、玉米、高粱、向日葵、苹果、梨、西瓜等农产品,各种家禽牲畜,还有一方坚韧的西北人。。。。。。我对白银有了几分神往。最让白银人骄傲的是,这里的教育硕果累累。白银市每年高考都很好,今年还考了以为省状元。在我们认为“贫瘠”的黄土地上,虽然没有多少参天古木,没有多少柏油路,没有多少GDP,但这里孕育着勤劳,孕育着坚韧,孕育着希望。这里并不“贫瘠”,这里有着她富有的东西。
沟壑-黄河-学校
9日下午,天高气爽,蔚蓝的天空上飘着簇簇白云;温暖的秋日洒在黄土地上。远望去,远处的山表面是一片黄色,上面点着团团墨绿,好像一个个有着墨色斑点的“金钱豹”往车后奔跑着。山顶是圆浑的,山外还是山,沟壑分明。路两遍是庄稼:向日葵,高粱,玉米,蔬菜地。。。。。。一条灰色的带子镶嵌在绿色的地毯上,地毯变是高高的黄墙,而我们就在灰色的带子上欣赏着沿线的风景。黄河,终于见到黄河了,黄的泛红的河水,湍急的奔去,两岸的庄稼绿油油的,庄稼边是山壁。我们的汽车从黄河桥上穿过,我激动不已。学校在哪里?哪里的孩子怎么样?质朴,天真,顽皮,腼腆。。。。。。哪里的老师呢?一路上,我也在思索着远方的学校。在下午4点多,我们终于到达了学校。学校比我们想象的要好:学校位于柏油路边上; 学校里校舍整齐,地面干净;校园里有树有花,有几分隽美。我想,这得感谢平安保险公司的大力支持和当地人们对教育的重视。和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们沟通后,我们计划了下我们的接下来的教学活动:分别带班上课;我上二年级的课(我们5人计划除了正规课外,互相交叉上其他课)。当晚,我开始了备课。就这样,我当“老师”了。
9月10日 星期一 晴
腼腆的笑
或许,机缘巧合,没想到第一天给孩子们上课就是“教师节”。不知什么原因,昨晚很难入眠;今天,我5点50分就起来了。早上6点多点,就有孩子们陆陆续续来到学校。一会儿,校园里弥漫着读书声。那清脆得声音仿佛把握带到了童年,好久没有听到这样得读书声了。我在学校里转着,孩子们都自觉得拿着书在操场上,或是教室里,或是教室门口,或是花坛旁大声地读起来。看到我,他们都好奇的望上一会,然后就笑着跑开了。这里的孩子的质朴得很可爱。
简单而庄严的升旗仪式
早读过后,孩子们就整队到了操场,简单的跑步之后,开始升起仪式。孩子们脸蛋红朴朴的,都站得端端正正,队礼也很标准,严肃地望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。初秋的朝阳也微笑着抚摸着他们可爱的脸蛋。学校,真美!校长王世辉老师做了讲话,并把我们5位新老师介绍给了136名孩子。当时,面对这些可爱的孩子们,我有些激动。在代表志愿者发言的时候,我竟然忘了自己说了什么。
听课
上午的课,我听了语文老师和数学老师的课。他们的课讲得很生动,孩子们坐得端端正正,手背在身后,听得很认真,回答问题他们有些不敢举手。看来:老师的威严在孩子们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;孩子们的求知欲也很强烈。这里的老师们都很负责,他们主要抓语文,数学和英语这三门主课;其他的辅课,他们也是按教材上,但不是很重视。
由于是教师节,上了半天课后,就放学了。教师节,我当了老师,又好像回到了童年;能够和这群小孩呆在一起,真是难忘。
9月11日 星期二 阴雨
背诗
早读时间,我教孩子们背古诗――崔颢的《黄鹤楼》。孩子们见到我很是高兴;也许我和学校的其他老师不一样,比较温和,他们见到我都笑。这次笑,多了几分亲近。孩子们还是有差异的,有的背的要快些;也许任何一个集体,总有几个突出一点的人。但作为老师,我希望不要一个孩子掉队。我让那些背的快的继续抄写下诗,背得慢的继续背。孩子们的记忆力很好,这首七言律诗,他们都背下来。当我抽他们起来背得时候,他们都踊跃得举手,唯恐落后似的。呵呵,原来他们在某些时候并不“腼腆”。
活跃的课堂 查字典
二年级一个班17人,但只有6人有字典。他们都希望有自己得一本字典吧。我买了11本字典,带到课堂上去,教他们学查字典。为了使他们明白任何东西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获得;我说这字典是借给他们用的,用后要还给老师。我先将字典的构成说了下,由于孩子们还不认识ABCD,所以音序查字法暂时没教。我交给他们部首查字法。孩子们各个拿着字典,学着我查起字典来;他们都很认真。最后我们让他们查出自己的名字在字典的位置。他们不懂就问,有的很快就查出来了。他们竟然高兴得跑到前面来指着自己名字所在位置给我看,好像一个个打胜仗的“将军”似的。我不停的夸他们聪明,他们有的高兴的跳了起来,有的高兴的喊了起来。这下可使我为难了,急忙让他们回到位置上去,维持好课堂秩序;要不,这帮“小聪明”可得闹翻了天。
难忘的家访
也许你不信,但它是真的。这一家有5个孩子,她家中有5个孩子:4个姐姐在平安希望小学上小学,最小的弟弟也准备上学了。四个姐妹每天早上5点就得起床,不吃早饭,带上干馍馍,立刻往学校赶,无论刮风下雨,无论风雪交加。这就是王文明,王文雨家。下午放学后,和潘晓凌老师一起去一户王文雨家访。我们跟着4个小女孩走在她们回家得路上。一段公路后,就开始爬山了。一米对点得山路在山里蜿蜒上升,路边基本上是山和壑:地表点缀着一些绿草和野花,也有一些地方被开垦种了庄稼:高粱、小米等,路边有些沟壑垂直而下几十米,让人望下去都有些心惊胆战。对于这四个孩子而言,7岁到14岁,这一米多宽的山路每天要走一个来回。一路上,我们遇到一户人家,一队驮着东西的驴队,一个放羊的70多岁的大爷,就没有遇到其他什么人影。
走了一个多小时,终于到她们家了。走进一个柴门,是一个土坝;坝角的狗见了来了生人就开始狂吠着;在进去就是一个庭院,二座土墙房子,屋顶有的地方瓦已经坏了,用白色的塑料胶子盖着,以防漏雨。一个小男孩好奇地跑过来,皮肤有些黑,眼睛清澈明亮;他就是最小的弟弟,王文博,3岁。孩子的爸爸刚从兰州打工回来一两天;他们一家人热情地接待了我们。孩子们回到家不用大人敦促,就自觉地做起家庭作业来。我们和孩子的爸爸聊了起来。他们附近山里就住了三户人家,虽然家里种了10多亩土地,由于缺水,基本是靠天吃饭,人均纯收入好的年景就五六百元。当地青年男子多外出打工,以补家用,这是个普遍的现象。为了孩子的教育,父亲常年在外打工,一个月八九百元,一年回去三四次;为了孩子的成长,母亲既要担起5个孩子的照顾,又要耕种10多亩土地;为了孩子的成长,奶奶也在家忙着做家务和农活。显然,孩子几十这个深居黄土高原的家庭的希望。
在西北的会宁县,作为教育大县,有名的“状元县”,“再苦不能苦孩子”,“再穷不能穷教育”已经深入人心。我想,在这片干旱的黄土地上,有多少这样的家庭正在为孩子的成长而努力着,有多少这样的孩子正在为改变家庭命运而奋斗着。教育,对这片黄土地而言,意味着吹起这些希望的春风;孩子,对这片土地而言,更是宝贵的松柏种子。只要我们用教育呵护好孩子,这片黄土地一定会培育出苍天大树,在祖国的东南西北扎根,在中华的广袤的土地上生活和奉献。
9月12日 星期三 雨
难得的一场大雨
今天一场秋雨降临,气温陡然下降到10读左右。学校周围的庄稼可喝了个够;远处的山坡也多了些绿。对这片土地上生活着的“靠天吃饭”的人们来说,“雨水贵如油”一点不假。因为缺水,家家户户,包括学校,都修了水窖:一种专门用于储存水的圆筒状地水泥池子。为防止蒸发,水窖的开口很小,主要容一个小水桶进入打水,而且平时都是被盖住的。这些水窖就是这里的人们生活用水的保障。水窖一般在院落的最低处,平时的雨水就流入水窖里以备用。据学校的老师讲,遇到干旱的日子缺水,需要从远处拉水来倒入水窖以供人们生活用,成本为30元每吨到70元每吨不等。深圳的水价为2元多每吨,相比较而言就可以知道这里的水是多么宝贵。
孩子的信
我在班上做了一个调查,发现 17个孩子中只有两个孩子的父母都在家里,其余的 15个孩子至少有以为家长在外面打工。为此,今天。我专门安排了一堂写信的课。孩子们对写信也很感兴趣。我教他们书信的基本格式和内容。他们掌握的很快,并在课堂上完成了"给父母的一封信"。这些信,我摘录了些。(请允许我写出他们的真实姓名)
亲爱的爸爸:
爸爸你去定西卖西瓜:一定很辛苦,你一去就20几天,上去的路上一定要注意安全,到了定西你一定要注意身体,我和妈妈都很担心你!我在学校你认真听讲,好好的做作业!我一定上多大学,不让你受苦。
你的儿子:(牛万震)
9月十二日(下午)
亲爱的妈妈爸爸:你们辛苦了。
亲爱的爸爸妈妈,你们离家出去,你们一年多没回来了,我很好,爸爸妈妈 你们不要担心!我挺好的,我要考上大学。可是我没钱 考不上大学,妈妈爸爸 祝你们身体健康 节日快乐,快乐的过日子。祝你们快乐。
你们的儿子 郭强
星期日 9月12日
你好吗,你辛苦了。我 妈妈很想念你,你离家出去,在外面打工,你不用担心我们,我知道你在担心我们。我在学校里读书,我读的很好。换来的新老师,给我们一班教得很好,祝你身体健康,再见了 爸爸。
女儿 张婷 星期3
9月12日
想念的爸爸 您好!
您的工作忙吗?我现在那很想您。爸爸,您是否想我了。我明明知道你很辛苦争qian,很不rong yi(注孩子有还在学汉字,好多不会写,聪明的+用拼音)。我一定好好学习,为您争气,我不能让您失望。
希望您好好干活,不要为我们操心,多多保重身体。
你的女儿 杨东梅
2007年9月12日
妈妈:
亲爱的妈妈,妈妈我好想你,你很辛苦了,我想你了妈妈:你好吗?
我好好学习,天天向上。我的老师姓挂(注,该是姓桂),25岁。我得数学语文很好。我们没钱了,我的老师很好,那你给我干快挣钱。我也写的字不好 我努力学习。星期3,我们在写字。
我8岁了
我有50金
我有一米26
我在二年级
我是男子汗
张文
星期三
上面这些孩子的信,朴实的文字,真实的内心,对父母的爱,以及对学习的重视,都深深的打动了我。在这片广袤的黄土地上,一种温情在滋养,无数希望在孕育。今日面对这一块块“璞玉”,我感觉自己责任重大,深怕教得不好而误了这些孩子。幸好,目前孩子对我的课反映较好,掌握得也快。
9月13日 星期四 晴
希望的苗子
在思想品德课上,我在黑板上写了出两个问题:我家有什么?我放学回家做什么?然后让孩子们拿出一张纸出来,先写在纸上,然后一个个上台讲。孩子们很积极,很多孩子写完后,争着上讲台讲。我只要按照他们的座位轮次来了。孩子们上台来,有些还有些胆怯,说话的声音很小。我鼓励他们讲出里。从孩子们的回答中,他们将自家里的家人做什么,家里种了多少亩西瓜,多少亩玉米,多少亩小麦,多少亩向日葵,家里养了多少只羊,多少头猪,多少只鸡,多少头驴都记得很清楚。他们大多回家第一件事是做作业。写完作业后,才做其他的,吃饭、干活等等。他们回家主要帮家里做扫地,洗碗,洗衣服,喂牲畜。他们一般晚上8:00至9:30睡觉。这些农村的孩子,在学校里争先恐后的学习,在家里认真完成作业、帮家人干活。他们既能吃苦耐劳,又能勤学好问。他们真的是“希望的苗子”!
马静老师,我们想你
今天收到大量的信,足足近30封,主要是六年级的孩子写的。呵呵,这些信不是写给我的,而是写给三个月前来支教的马静老师的。我都羡慕死了马静老师。他们对三个月前的那段美好的日子一直记忆犹新;对第一批志愿者们的那份爱和思念十分浓烈。不少孩子跑过来打听第一批志愿者们的消息。或许,对孩子们而言,他们的父母大多在外面,他们对爱的渴望一般人不会了解有多么浓烈。当他们遇到特别关心和爱护自己的人的时候,他们会感到非常的幸福,并将那些人深深地印在脑海里。对于这群孩子们而言,他们对马静老师的思念和关心,表明了他们对爱的渴望,对善的追求;也表明了他们“感恩”的心灵。对这里的孩子而言,除了学习之外,爱和关怀也非常重要。
9月14日 星期五 晴
可敬的老师
前些日子一直忙碌备课,上课,批改作业,和孩子们呆在一块,倒似乎忘记了这些可敬的老师们。牛河平安希望小学共有10名老师,其中民办老师2名,公办老师8名。这些天,也常和老师们沟通。老师们都是本地的,他们有的是高中,有的是中师,有的是大专。老师们的收入相对当地的收入而言还算不错,公办老师1300元每月,只是民办老师的工资仅有200多元每月。会宁县是教育大县,老师的地位较高,很多人都想进入这个行业。据了解,目前,刚毕业的大学生也要在学校里教上三年书才能转为正式的公办老师,前三年的待遇和民办老师一样。尽管如此,学校里的10名老师都兢兢业业,呕心沥血。
他们对孩子们要求特严,孩子们对他们都很敬畏。当我问孩子们,怕不怕校长,怕不怕老师们时,他们的回答都是“怕”。我想起小时候,我母亲常对我的小学老师说,“他不听话,你就打!”在偏远的地区,父母舍得将孩子交给老师教,甚至交给老师打;因为父母们一方面希望孩子成才成器,一方面懂得一个简单的道理,“严师出高徒”,“黄金棍下出人才”。孩子们见了老师们都是规规矩矩,但见了我都围过来。我听了一些老师的课;课堂上,老师们讲的很认真,孩子们都端端正正地坐着听。当我走进老师们的会议室,看到了一张张奖状和一条条锦旗,就知道这里的老师是多么地负责和努力。
老师们对我们的到来很欢迎,也给了许多的帮助。我们到来后,曾担心给学校的日常教学带来冲击,但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们都鼓励我们好好上课,并配合我们安排课程,给了我们一些有益的反馈。对于这些黄土地上的辛勤耕耘的“园丁”,我致以深深的敬意!
集体的智慧
当晚,我们5人在一起讨论了明天成果展示的具体方案以及细节。包括场地设置,评委,奖品,节目次序等等。大家分头行动,准备好明天的东西。人心齐,泰山移。我们期待着明天的到来。
9月15日 星期六 晴
新农村 新希望
今天是支教的最后一天,也是我们的成果展示日。早上,孩子们象往常一样早早的来到学校。校园里书声朗朗;火红朝阳染红了东边的天空,那燃烧着的朝霞将大地也映成了红色。早上,我就忙着布置场地。经过老师们和同学们的帮助,场地很快布置好了。整个场地成半圆形:在升旗台前,“新农村 新希望”黄底黑色大字格外醒目,两边立着签有我们志愿者名字的志愿者队旗;调幅前是表演的舞台;正对舞台的是我们的评委坐席;评委的两边坐着各个年级的学生;师生们成半圆形坐着。上午9:20,成果展示演出开始了。学校的老师为评委,黄金老师为主持。以班为单位,孩子们将这一周的古诗和学的歌都展示了出来,好多孩子还将自己刚学习制作的美术品作为礼物献给老师。孩子们对这样的演出有着很大的热情。我们给每个孩子都准备了小小的奖品。这个演出很成功。对于“农村”,政府的新政策带来了新的活力;但愿我们给这些孩子们也带来了新的东西,毕竟他们才是“新的希望”。
再见了,孩子
演出结束后,孩子们回到教室,我也跟着回到了教室。孩子们知道我们就要离开了。
老师,你是不是要走了?
老师,你不走,好吗?
老师,我们希望你留下来。
有的甚至将门关注,老师,我不让你走。
孩子们围过来了,拉着我。我不知道说什么好。只是说:“大家把教室打扫下,就放学吧。”孩子们也很听话,他们都跑去抢扫帚,洒水盆。我也加入到这支劳动的队伍中。有些孩子不知怎么哭了,接着是一个班的孩子基本都哭了。我不知所措,尽量安慰他们。
“没什么,老师会回来看你们的。你们好好学习,一定多拿几个奖状。”
“男孩子不应该哭,要做男子汉。”
“女孩哭就不好看了。”
。。。。。。
孩子的哭声反倒越来越大。我的情绪受到感染;我默然不语,因为我怕再一说,自己也跟着他们一块哭。谢天谢地,来了“救星”;学前班的牛老师过来帮我哄住了孩子,他们也听话地背着书包离开了教室回家去。面对空荡荡的教室,刚才地哭声还在耳畔回响:别了,亲爱地孩子们。
9月16日 星期天 晴
别了,牛河
一周的时间真的太过短暂,刚和孩子们交上朋友,刚进入老师的角色不久,离别的脚步就要迈出了。这天,没有孩子们的学校格外安宁。柏树静静的立着,花静静的开着,操场空空的,只有旗杆上的红旗还在迎风飘扬着。不过,我们并不寂寞;附近的几个孩子来学校了,他们知道我们走,特意跑来送我们。我和他们拍照留影,和他们聊天,讨论地球上有什么。日子过得很快。下午4点左右,新的一批志愿者来了;经过简单的交接之后,我们离别地时间到了。汽车驶离学校,和老师们道别,和孩子们挥别。远了,温暖的学校;别了,静静的牛河。
后记,回到深圳后,我将孩子们的近30封信交给了马静老师,马静老师很是感动。孩子们主动给我打电话,问我是否回到深圳,现在怎么样。回来的日子里,孩子们早上的读书声,课间的欢笑声,课堂的活跃身影深深常常在我脑海回响。我什么时候能再回去看看他们?我不知道,但我已经记住了他们。